close

又到了最近還挺期待的周二,
又可以多認識一位說故事的老師,
又可以多瞭解一些說故事的技巧和方法,
又可以多聽取一些前輩的說故事經驗,
又可以讓自己的故事花園多一點肥料了!

今天來了一位看起來「不太好惹」的老師,
當她簡單的自我介紹和解釋自己的名字--曾藍瑩(真難贏)後,
我跟友人同時有個感覺:「她真的是一個表裡合一的人呢!」
沒錯現在可以當一個表裡合一的人還真不簡單。

曾老師一開頭就問了我們三個問題:
一、假如現在有位低年級的班導師,邀請妳利用早自修30分鐘的時間,
  為他們班上的同學說故事,請問妳希望帶給孩子什麼?
  (換個方式問:妳希望自己是一個「怎樣」的故事媽媽?)
我的回答:風趣、有親和力。

二、假如現在你是一位低年級的小朋友,老師告訴你有位故事媽媽將在早自修時,
  為班上的同學說故事,請問妳希望故事媽媽帶來什麼?
  (換個方式問:妳希望來一位「怎樣」的故事媽媽?)
我的回答:講故事很好聽、溫柔漂亮、很有趣。

三、請問前兩個問題的答案相近嗎?
我的回答:還挺近的。

剛好前兩天老公在睡前跟我討論講故事給小孩聽的事情,
他覺得小孩夠大了(五歲),該是放手訓練小孩自我閱讀的時間了,
我聽了很不以為然,你怎麼能夠說為了訓練小孩自我閱讀而拋棄親子共讀的時間呢?
在小孩面前我是個百變的媽媽,
東西壞了!媽媽會修! 書本破了!媽媽會想辦法!
無聊了!媽媽會變把戲! 搗蛋了!媽媽會生氣!
不過就算我在怎麼扮演巫婆媽媽,最後我總會抱著一本書講給小孩聽,
這是屬於我跟小孩之間的溫馨時刻,這時的巫婆媽媽會消失,
接下來出現的是會跟著故事角色變換個性的魔術師媽媽!

說故事給小孩聽是因為故事好聽!
一開始買書的用意也是這樣的,因為故事有趣、好聽,插畫可愛、漂亮,
漸漸的,買書變成了目的性,喜歡的插畫風格雖然沒變,
不過選書開始有了變化,總是希望能挑些有「意思」的書來說說,
不管是勸小孩學好啦!引導小孩環保啦!幫助小孩處理情緒問題啦!
反正一本書沒有「意思」,我的購買欲望就會先減20%。
這樣的時期維持了大約兩年,家中堆了很多有「意思」的書,
我又開始發現,這樣的書真沒意思,
講個一次兩次小孩就膩了,書中的「意思」小孩也倒背如流了,
我又變成那個單純因為故事好聽而買書的媽媽了。

常常聽到誠品或文化中心或讀書會裡很會講故事的姊姊、媽媽們講故事,
很喜歡那種單純只是講故事,沒有什麼教育意義,沒有什麼深度思考,
講故事的過程中,沒有搗蛋鬼亂說話來搗蛋,調皮鬼來亂場,
每一個精心安排的驚喜,都收到百分之兩百的回饋,
每一個需要小朋友配合的地方,都適時有「聰明」的小朋友支援,
講完了!小朋友們拖著下顎一臉意猶未盡的樣子,
故事姊姊媽媽們因使出渾身解數來說故事而虛脫的樣子,
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場最完美的演出了!

不過哪有那麼完美的時刻啊!
小朋友最會天馬行空的亂問問題了,
有些小朋友還會吐嘈在台上的故事媽媽,
還有些小朋友喜歡逛大街,講反話,
這些對故事媽媽來說每一回都是大挑戰,
我們只能透過不斷地去說故事,從中學習還自的思考模式;
相同的故事多說幾次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演練,從不同孩子的身上學會討論的技巧;
自己先學會問問題、回答問題;
問一些開放式接的下去的問題,選擇回答或規避敏感問題;
對於小朋友的回饋不要急著下定論,也不用批判的語氣說話;
常常觀摩別人講故事,但記住別人能夠表現的部份,不一定適合自己;
讚美對的行為,忽略錯誤的舉動,培養最高的修為;
每一個故事對每一個人的體認想法都不同,不要以自己的立場去下定論;
記得沒有「標準答案」的問題才值得討論;
最重要的....講故事,『趣味性』比任何其他的東西都重要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ju702june 的頭像
    juju702june

    OUR HAPPY HOUSE!我們的快樂公館!

    juju702j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